绝对不会。器官捐献只有在所有抢救措施都失败,患者病情不可逆,医护人员与患者近亲属开始讨论死亡时,才会被提出。
志愿捐献登记时,无需进行体检,临终状态时会有工作人员评估是否适合捐献。
绝大部分的宗教都鼓励分享和布施,认同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的精神,并赞颂器官捐献为造福众生、公德无量之举。
志愿登记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表达身故后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意愿的方式,受法律保护。但捐献时,往往需要考虑到近亲属的意见和情感,所以建议登记者告知近亲属自己的决定,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凡捐献者去世后因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而产生的费用,无须其家庭承担。
绝对不会。捐献者生前或其近亲属可以以书面的形式表明自愿捐出的器官种类和数量,器官获取组织会严格按照捐献意愿获取器官,协调员会负责见证获取过程。
遗体捐献、组织捐献以及器官捐献都是身故后捐献,但相关要求、用途、程序都不同,所以登记遗体捐献并不包括器官、组织捐献。登记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同时登记遗体、器官、组织捐献,或是选择捐献其中一项。
器官、眼组织分配首先要符合临床医学需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移植时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如匹配程度、病情紧急程度、移植等待时间等,谁最适合接受移植,根据卫生部门有关分配原则来确定。所以器官和眼组织捐献不可以定向给某位特定人员或特定的移植医院。
遗体捐献时,登记者及其家庭可以选择某家医学院校,如没有特别要求,将会按照县、市、省三级实行就近捐献。
不会。医生会采取严格的外科获取手术标准,手术后医生会仔细缝合并维护外观,恢复遗容遗貌。
不是。虽然器官、眼组织捐献都是身故后捐献,但是否符合捐献需要提前进行评估。所以,需要家属在登记者病危、病重时就联系红十字会。
眼组织要求捐献者过世后6小时内(冬天12小时内)实现捐献,脑组织捐献要求捐献者过世后12小时内捐献,眼组织和脑组织捐献时,遗体可以冷藏,不能冷冻。
遗体捐献一般要求志愿捐献者过世后24小时内(冬天48小时内)实现捐献,遗体冷冻情况下时间可延长。
不可以。基于尊重捐献者和接受者的隐私权,双方的基本信息都会被严格保密,医护人员不会透露双方姓名或个人资料,以避免当事人不必要的困扰。如果捐献者和接受者双方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会告知捐献者家人有关接受者移植手术后的进展,并且可担任“捐”和“受”双方的联系,传递关怀。
1.人体器官(组织)捐献后,遗体由近亲属处置。
2.捐献遗体的,遗体进入防腐处理程序后,遗体接受单位不再安排家属瞻仰遗容;一般捐献3年后,医学院校会负责捐献者遗体的火化,近亲属可以根据捐献者生前意愿决定是否领取骨灰。
如不领取骨灰的,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将在杭州钱江陵园的“生命礼敬园”或属地红十字“生命礼敬园”进行生态葬(详情咨询当地红十字会)。
1.浙江省红十字会官网建设有捐献者缅怀纪念专栏,可将捐献者的照片、事迹等在缅怀纪念网上展现,共家属和社会爱心人士缅怀。
2.全省11个地市及部分县(市、区)已完成,以纪念缅怀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为主题的“生命礼赞”场所。(具体情况咨询各市红十字会或关注本栏目“生命礼赞场所”介绍)
3.省红十字会在杭州钱江陵园建有“生命礼敬园”,镌刻有捐献者名录。